活性炭粉是一种具有高度发达孔隙结构和巨大比表面积的功能性碳材料,大范围的应用于空气净化、水处理、溶剂回收、食品脱色、电池材料和化工催化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应用场景向高端化和功能化发展,对活性炭粉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能的要求逐步的提升。性能参数如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粒径组成和表面官能团含量等,直接决定其吸附容量、选择性和反应活性。
然而,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活性炭粉的这些关键参数极易受到原料差异、工艺波动和活化不均的影响。因此,对其精确、高效、可重复测量与质量控制变得特别的重要。本文在全方面分析活性炭粉制作流程与工艺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实际生产中常见的测量难题,并介绍当前主流测量仪器与其适用性、局限性,提出系统性解决思路。
温度:800–1000℃,促使碳骨架内碳原子与活化气体发生气化反应(如C + H₂O → CO + H₂)
工艺流程:原料与活化剂混合→干燥→热处理(400–700℃)→水洗去除残渣。
粉碎与分级是活性炭粉生产的全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决定了最终产品的粒度分布和流动性。为了确认和保证颗粒的均匀性,并避免过度粉碎或团聚现象,需要精确控制每个环节中的粉体输送与料位。此时,音叉料位开关和振棒料位开关的应用显得很重要。
粉碎设备一般会用气流粉碎机、振动磨、球磨机等。在这些设备中,原料被高速撞击或剪切,粉碎至所需粒度。控制粉碎过程中原料的供应量和粉碎效率是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
分级设备的最大的作用是对粉碎后的活性炭粉进行粒径分级,一般会用气流分级机、振动筛、旋风分离器等。分级过程确保了不同粒径的炭粉能够很好的满足不同应用需求,如电池材料通常要求较细的粒径(D5010μm),而工业用炭粉可以容忍较大的粒径分布。
在粉碎与分级的过程中,料位的精准控制至关重要。如果料位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为了确保粉体的稳定供给与均匀分布,料位监测成为了一项很重要的工艺控制措施。
音叉料位开关是一种大范围的应用于粉体工业中的料位检测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振动原理。音叉料位开关通过一个安装在料仓或料斗中的音叉来检测物料的高度。当物料触碰到音叉时,音叉的振动频率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会被传感器捕捉并转化为电信号,从而指示料位的变化。
无需校准:即使在粉体或颗粒物料的多变环境中,音叉料位开关依然能稳定工作。
应用:在活性炭粉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音叉料位开关通常安装在粉碎设备料仓、分级机进料口和分级器下方等关键位置。通过实时监控料位,确保粉碎和分级过程的原料供给稳定,避免堵塞或空仓。
振棒料位开关与音叉料位开关类似,都是通过物料接触到传感器表面而改变振动频率来检测料位。与音叉式开关不同,振棒料位开关采用的是振动棒结构,在料仓或输送管道中,当物料覆盖振棒时,振棒的振动会被阻碍,进而触发开关。
应用:在活性炭粉的生产线上,振棒料位开关通常用于粉碎机的进料口、振动筛上料口、气流分级机的排料口等,通过监测物料的进料和排料情况,保证生产流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活性炭粉的包装与储存最大的目的是防止受潮、污染以及外部物质的吸附影响。包装材料需确保气密性、阻水性、抗压性,且包装方式应方便运输与分发。
粒度分布:活性炭粉的粒度分布直接影响其性能,如孔隙结构的均匀性、比表面积等。粒度分析设备(如激光粒度仪、干法筛分机等)需要精度较高,但受到粉末颗粒形状、湿度和静电的影响。
比表面积与孔容:比表面积的测量一般会用氮气吸附法(BET),但样品预处理、温度控制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水分含量:水分含量直接影响活性炭粉的吸附性能与储存稳定性,采用烘箱法或卡尔费休法(Karl Fischer titration)做测量,操作繁琐且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较大。
料位与物料流动性:如前所述,音叉料位开关与振棒料位开关可以有明显效果地监控物料流动与供应,避免设备堵塞和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
活性炭粉的生产的基本工艺需要精细化的过程控制和精准的测量手段,尤其是在原料选择、炭化与活化、粉碎与分级等环节。音叉料位开关和振棒料位开关等智能测量仪器的引入,有效提升了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料位监控,避免了物料流动不畅、设备故障等问题,确保了生产的连续性与产品质量的一致性。通过合理选择和优化测量方法,可以有效应对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难题,逐步提升活性炭粉的生产效率与性能稳定性。